扫一扫
关注我们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22-59067769
订立合同是保护当事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合同签订后,必须生效,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申请解除合同?合同律师解析:
1.签订合同多久可以撤销?
根据《民法典》,合同签订后存在可撤销情形的,合同当事人在知道可撤销情形的一年内,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我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解除:
(一)当事人应当知道或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重大误解当事人应当知道或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90天内未行使撤销权
(2)当事人受到威胁,从威胁行为结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
(3)当事人知道拆迁原因后,如果以自己的行为明确表示或放弃拆迁权。
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未行使拆迁权的,拆迁权将被消除。
2.胁迫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吗?
在胁迫下签署的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
根据《合同法》,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取消以下合同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
(二)订立合同时明显不公平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或者利用他人的危险使另一方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方式订立的合同。
恐吓签订的合同可以依法取消,受害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解除合同。
当然,如果受害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要,也可以不解除合同,从而在变得公平合理后变更合同,继续履行合同。总之,那种方式是最有利的,受害方可以选择使用那种维权和追究责任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撤销权在到期时不需要失效:
合同法规定,如果受害者知道或者在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被强制签订合同后,受害方未能及时向法院提起撤销或变更合同的诉讼,延迟一年后,不能向法院提起解除合同的诉讼。届时,可撤销合同将成为合法有效的合同,双方都要按照合同履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受害方在拖延一年之后不能将案件提交法院,而需要在当地作出裁决。如有合理理由,法律程序可被驳回超过一年。
取消一个合同需要多久?当事人一方订立合同后认为可撤销的,可以在知道撤销后一年内向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申请撤销合同。